――转载文章 成果共享――

发布者: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:2015-06-23浏览次数:1049

――转载文章 成果共享――  

    为使广大网民了解离退休老同志,发挥余热,再做贡献的成果,以及老同志生命不熄,奋斗不止,顽强拼搏的精神。我们将陆续选载“老有所为”论坛文集中的部分文章,供大家参阅。
首次登载“化作春泥更护花”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老科协宣传组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化做春泥更护花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尹缙瑞
    退休了,迈入了弱势群体,但是身心尚佳,年未耄耋,古话说“闲愁最苦”,总想再找点事儿做做,以发挥余热。在哈工大从事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整整四十年,日久生情,对高等教育工作有了深厚的感情与怀恋,我把教育事业看作是一朵高洁而幽香的兰花,记起了龚自珍的两句诗“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做春泥更护花”,于是我选择了黑龙江东方学院。1993年到东方学院工作,屈指算来也有十六个年头了,而今已是八十高龄,面临第二次退休了。在东院谈不到有什么大的贡献,但总也做了一点事情,也可以说是“老有所为”吧。做了些什么,我不想开流水帐单,就把有关我的两篇短文抄录于下,以此向老朋友们汇报,也完成周定老师交给我的稿约任务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东  院  情*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 序  曲
    1993年初夏,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,小睡之后,我在哈工大校园的小径上信步闲游,偶遇孟新同志。我们是老朋友了,他在哈工大工作期间也是我的领导,在文革期间我们又是“鬼友”,同遭浩劫。他告诉我,一些老同志退休后想创办一所民办大学,发挥余热,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、为国家和黑龙江省培养人才再尽绵薄之力。他问我:“你愿否加盟?”我问:“同仁有谁?”他回答说:“有陈雨波、周长源,这两个人你认识,也了解。还有几个人你虽不认识,但共事后会了解的。他们都是长期从事高教管理和领导工作且敬业心很强的人。”我听后,心通灵犀。我想,和这些人共事,如果天假以年,二次创业必将有成。当时我就明确地允诺了。从此,我便当上了“过河卒子”,“拼命向前”了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荜路蓝缕 以启山林
    东方学院创建之初,真是上无片瓦,下无寸土,身无分文,手无金印,全靠孟新同志带领我们艰苦创业,白手起家。我们虽然没有武训那种“打我一拳给一文钱,踹我一脚给二文钱”的忍辱含垢的筹资办学精神(这个精神其实也为人所不齿),却也不逊于陶行知先生的毅力与决心。“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”,我们是铁了心了。当时我们虽已是年逾耳顺,但却也都“老当益壮,不坠青云之志”。虽明知“路漫漫其修远兮”,且可能会荆棘丛生,但我们都有一棵赤子之心,报国之心,都有一种敬业精神,献身精神,决心排除万难来创办这所民办大学,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而鞠躬尽瘁。“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做春泥更护花”。若问谁是天下情种,我们可以当之无愧。
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十年生聚 天不负人
    蒲松龄有自勉联云:“有志者,事竟成。破釜沉舟,百二秦关终属楚;苦心人,天不负,卧薪尝胆,三千越卒足吞吴。”东方学院的创业者们虽不至于破釜沉舟,卧薪尝胆,也还没有宵衣旰食,夙兴夜寐。但是十年来披荆斩棘,风雨同舟,终于取得了现在的卓越成就。而且是方兴未艾,如日东升。有位在退休后从事教育的老同志对我说:“我算服了你们了!”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任重道远 有待后生
    东方学院成绩斐然,《民办教育促进法》的实施为东方学院的办学铸造了法律支柱,其前途是无可限量的。但是,应该看到,现在的一批学校领导人及一些专业的创始人,虽然体魄尚健,精神颇佳,但终属老人了。生老病死,人所难免,犹如江河东逝,自然规律也。东院任重道远,有待后人,急需有高度敬业精神和责任心,才德兼备的人接力接班。芳林新叶催旧叶,流水前波让后波,斯人何在?翘首以待。老一辈是要走的,但是我们永远情系东方学院,因为东方学院是我们一手抚育长大的。来人后生要永远记住老一辈人的创业功绩,忠实地继承老一辈的献身壮志,始终坚持老一辈的淡泊风范,勿忘老一辈的东院之情。郑板桥说得好:“新竹高于旧竹枝,全凭老干来扶持。”饮水思源,则校祚永存。
*注:本文写于东方学院建校十周年之时